最近與一位同事交流小車選購心得時,當記者提出豐田一款小車性價比很高時,卻被對方嗤之以鼻。“豐田車你也敢買呀?我還要為自己安全多想想。”盡管這款小車的各種碰撞試驗的安全評級及車上裝配的安全配置上已遠超同級車型,但為何消費者對它的安全性仍然心存疑慮呢?這不得不從豐田的多事之秋說起。 在兩個月前的一次銳志試駕活動中,一汽豐田公關室室長就曾對記者發出這樣的感慨:“2009年底銷售形勢漸入佳境時,2010年初的豐田召回令一汽豐田元氣大傷;在去年底,一汽豐田終于擺脫了召回陰影,隨著卡羅拉、花冠等車型的換款迎來銷售新機遇時,今年上半年日本地震又給日系品牌帶來巨大沖擊!睘榱藦浹a上半年的銷量損失,下半年豐田開始絕地反攻,然而這時國家質檢總局又揭露多起豐田斷軸事件。 以豐田為代表的日系車曾經被消費者認為是性價比最高的車型。不僅有可靠的產品穩定性,且外觀時尚靚麗,燃油經濟性突出。但在豐田遭遇一連串波折后,這些優勢似乎已經蕩然無存。韓國車迅速崛起,擁有了越來越多日系車的優勢,性價比更為突出;大眾憑借TSI+DSG的技術營銷,迅速晉升為品質高、技術先進的代表車企;美系車也開始了形象轉型,快速擺脫了技術落后,油耗過高的不良印象。只有曾經創造了“神話”的豐田遭受到越來越多的質疑聲。 豐田是國內召回次數、召回車輛最多的車企,但對召回本身消費者卻有不同的理解。召回事件是車企負責任的表現?還是承認自身產品有更多的缺陷?導致汽車出現問題的原因有很多方面,除了產品本身的質量問題外,也有使用不當、路面狀況等其他因素。例如,豐田因為“踏板門”遭到了美國政府的窮追猛打,但最終的調查結果卻表示,豐田電子油門控制系統未發現任何缺陷。盡管這樣的結論非常戲劇化,但至少有測試、檢測的結果。 對于消費者而言,害怕的不應該是召回本身,而是國內欠缺對汽車質量監督的中立機構。召回車輛的缺陷是擺在明處,而未召回車輛的危機卻隱藏在暗處。除了依靠車廠的自主召回外,中立機構更應該擔負起產品測試、監督車企召回的職責。作為質量的權威機構,國家質檢總局是否應該為消費者做更多更有意義的事情?(易車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