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輪上的世界,保險已經與我們如影隨形。各大保險公司競相殺入車險讓競爭日益白熱化,為了多分市場的一杯羹,各種營銷措施和促銷花樣也開始層出不窮,優惠、打折、上門服務已經不再讓消費者感到新鮮的時候,電話車險開始成為眾多保險公司爭相推崇的新市場殺手锏。 電話車險勢頭強勁 電話車險從正式問世到如今不過兩三年的時間,但其勢頭之猛卻讓人刮目相看。在這個領域,中國平安可謂電話車險的先行者。2007年,平安拿到中國首張牌照后,即開始了大規模的投入,建立運營體系,并通過一系列的優惠和服務,贏得了市場先機。正是看到這個市場有利可圖,其他保險公司也不甘心這塊肥肉被一家獨吞。于是,在全國財產保險市場上,人保、太平洋、大地、民安、天平、陽光等保險公司也相繼取得了電話車險的資格,開始試水電話車險市場,他們對電話車險的投入之大,服務之周到,大有后來居上之勢。雖說這些公司多數還只是在京滬穗深等城市開展,但記者致電這些公司時,他們一致認為,在不久的將來,這項業務會在鄭州正式開展。 其實,電話車險之所以如此吸引人,主要一點就是費用便宜。車險的費率折扣一直是車主們所關心的問題,盡管車險市場已經越來越規范,各類代理渠道的車險價格戰已經明顯減少。但電話車險在價格上還是有自己的優勢。國家保監會規定,電話車險在7折限折令的基礎上,費率上可再降15%。加上近來越來越多的省市相繼將車險保單打折銷售納入行業自律范疇,杜絕打折銷售來規避惡性競爭。習慣于享受高折扣的消費者很可能對這種變相“漲價”保單失去吸引力,這將為價格相對便宜的電話車險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再加上電話車險的投保方便、價格便宜、公開透明等優勢,是電話車險業務爆發增長的關鍵。據記者了解,如今在鄭州,電話車險也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電話車險的增長速度已經超過傳統業務的數倍之多。 行業監管助推升溫 這兩年尤其是今年以來,電話車險之所以會在市場上突飛猛進,其原因很多,而傳統車險的價格則是最主要的推動因素。 前幾年,因為市場競爭的激烈,不少保險公司為了吸引更多的用戶,開始在手續費上進行價格的血拼,但血拼的結果卻是不少保險公司的車險部門面臨虧損的尷尬。迫于盈利的壓力,從去年年底開始,天津、安徽、遼寧、湖南、湖北等省市相繼推出了行業自律政策,對手續費進行監管,而北京、浙江等地的多個城市開始將手續費監管納入議程,手續費監管與自律在2009年呈現出席卷全國之勢。 監管力度的加強,給車主一個最明顯的感覺就是價格的變化。在業務員、4S店等傳統渠道投保的車主發現今年的車險價格相對去年有明顯的上漲,倒是電話車險的價格相對傳統渠道更加優惠。這一正一反的兩個走向,讓電話車險找到了市場的發展空間并迅速擴大自己的市場份額。 對于電話車險的價格優勢,一家保險公司的車險銷售人員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正是這筆賬目讓電話車險的優勢明白無疑地顯露出來。他說,以一單4000元的車輛商業險為例,在傳統渠道投保,受保監局的7折令限制,其保單價格最低可以降到2800元。而同樣的情況在電話車險上卻能有更進一步的優惠,因為按照規定,電話車險的好多商業車險可以在7折的基礎上再優惠15%,也就是說,這單保險如果通過電話車險做,還可以有400多元的降價空間。此前,為了應對電話營銷的價格優勢,不少公司采取在手續費上放水養魚的方式拉客戶,將自己的手續費以打折的形式返還給車主,但隨著監管力度的加大,傳統渠道的手續費返還幅度也就受到了擠壓,使得電話車險和傳統車險的價格優勢將進一步拉大。車主出于對自己腰包的考慮已經開始偏向電話投保,一旦手續費實施監管,本就發展迅速的電話車險,將進一步升溫。最先實施監管的上海的電話市場體現最明顯,有數據表明,在實施監管之后,電話車險咨詢電話增長了五六倍之多。“傳統的代理渠道本就成本高昂,面對行業虧損現狀,繼續通過手續費放水養魚也不是長久之計。從這個層面上看,電話車險可能是將來的一個發展趨勢!币患冶kU公司的從業人士如是說。數據表明,車險的平均盈利率近年來持續在-7%左右,這就意味著雖然車險在產險公司收入占比很高,但大部分公司并不賺錢。究其原因,還是中介代理的成本過高。龐大的代理環節對車主而言除了車險價格居高不下外,由于代理渠道將手續費返還車主時比例參差不齊、與車主討價還價,也造成了報價混亂,消費者摸不到頭緒的現象。 而電話車險對保險公司而言,由于完全剝離了代理成本,保險公司在多讓利15%的基礎上,仍然可以盈利;對車主而言,電話車險直接讓利,享受到了優惠的價格,而且由于電話車險是集中運營,報價統一規范,車主也享受到了公道、透明的價格體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