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 panzhihao 汽車構造維修 2007-09-04
汽車發動機電控技術概述
發動機電控技術的發展
一、發動機電控技術發展
汽車電子技術發展始于20世紀60年代,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從20世紀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主要是為了改善部分性能而對汽車產品進行的技術改造,如在汽車上裝用了第一個電子裝置——晶體管收音機。
第二階段,從20世紀70年代末期到90年代中期,為解決安全、污染、和節能三大問題,研制出電控汽油噴射系統、電子控制防滑(防抱死)制動裝置和IC點火裝置。
目前汽車發動機上常用的電控系統主要有:
電控燃油噴射系統(EFI)、電控點火系統(ESA)、怠速控制系統(ISC)、排放控制系統、進氣控制系統、增壓控制系統、警告提示系統、自我診斷與報警系統、失效保護系統和應急備用系統等。 電控系統控制:獨立控制→集中控制→整車控制技術
二、電控技術對發動機性能的影響
1.提高發動機的動力性
通過減小進氣阻力,提高充氣效率,電控系統使得進入氣缸中的空氣得到充分的利用。 2.提高發動機燃油經濟性
通過電控系統來精確的控制在各種運行工況下發動機所需的混合氣濃度,使燃燒更為充分。 3.降低排放污染
通過電控系統的優化控制,提高燃燒質量,應用排放控制系統,降低排放污染。 4.改善發動機的加速和減速性能
5.改善發動機的起動性能
6.發動機故障發生率大大降低,自診斷與報警系統的應用,提高了故障診斷的速度和準確性,縮短汽車因發動機故障而停駛的時間。
|
|
|